《棒!少年》关乎体育,更关乎挑战命运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0-12-22 03:19:10

  强棒爱心棒球基地创始人希望通过纪录片传达给更多人,“总有人在默默与命运抗争”

  《棒!少年》关乎体育,更关乎挑战命运

  ■本报记者 谢笑添

  自从体育纪录片《棒!少年》公映后,强棒爱心棒球基地创始人孙岭峰的生活更忙了。这位前中国棒球队队长东奔西走参与影片宣发,接触了许多过去并不熟悉的事务。以至于只有在乘坐火车前往下一站的旅途中,他才能抽出闲暇,通过电话与本报记者聊了聊这些日子的感触。尽管言语中满是藏不住的疲惫,真诚而耐心的态度始终未变。

  在2015年建立强棒爱心棒球基地之初,孙岭峰就想过要留下一些影像资料作为纪念,两年后,纪录片导演许慧晶来到这片为“事实孤儿”们建起的乐园,一个更具野心的计划诞生了——他们不仅要将这里的故事拍成纪录片,还要搬上大银幕。

  从《河岸》到《妈妈的村庄》,许慧晶的作品始终关注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他甚少涉猎体育题材,对棒球更是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影响《棒!少年》的拍摄,这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励志体育纪录片,棒球只是纽带与载体,故事真正讲述的是一群挑战命运的勇士。

  “纪录片所展示的不及生活里的十分之一”

  纪录片的伊始,是棒球少年小双在山坡上翻弄着小石堆的场景,当他揭开石头,也揭开了一个残忍的事实:这是埋葬小双父亲之地。

  无论是内敛的小双,或是影片中性格截然相反的另一位主角马虎,都只是强棒爱心棒球基地里的平凡一员。在那里,每一张稚嫩的面孔背后,都藏着一段沉重的往事——有人两岁时父母被泥石流卷走,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以为双亲只是在外打工;有人在遭遇父亲病故的打击后,又亲眼目睹长兄被离家出走的母亲以8000元卖给他人……

  按照社会学的分类,这群孩子被称作“事实孤儿”。但孙岭峰想要传递给社会的不是一出出苦情戏,而是“再悲惨的命运也有被改变的可能”。犹记得三年前第一次造访基地时的场景,听闻有人前来采访,孙岭峰并未过多介绍孩子们的身世,而是径直将本报记者带到棒球场边。望见客人到来,孩子们远远地鞠躬问好,笑容灿烂,礼数周到,令人很难将他们与悲惨的身世联系起来。在孙岭峰看来,这是棒球的魅力,“他们的内心其实很敏感,刚来时不相信任何人。但棒球能帮助孩子卸下心理的防备,即便他们什么也不会。”

  按照他设想的路径,这些孩子中有不少人即使今后无法走向职业道路,也能凭一技之长获得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不必在破败的屋舍中为基本的生存烦忧。但命运对他们的改变不止于此。

  纪录片前半部分着大量笔墨,刻画了自小缺乏管教的马虎的种种陋习,他口不择言拿同伴逝去的父亲开玩笑,一而再地制造言语与肢体的冲突。用许慧晶的话说,“他一出现就把基地搅得底朝天。”其实类似问题在基地内的多数孩子身上多少都存在。但孙岭峰坚信“他们本性不坏,只是缺失了家庭的基础教育”。这就是为何在拿起棒球棍前,孩子们先得学会在餐前饭后向操劳的阿姨与教练致谢,进屋前轻声敲门询问,每日清晨背诵《弟子规》。

  孙岭峰将这称作“贵族教育”。这群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在新环境下悄悄改变,但在他们的人生有着太多残缺与遗憾,化作了纪录片里一个个惹人潸然泪下的片段,譬如马虎在深夜思念母亲时唱起的那首歌,又譬如影片收尾处,小双站在山坡上,向从小养育自己、如今罹患癌症的二伯喊出“不要丢下我”。这是片中令孙岭峰最难忘的画面。然而当被问及第一次观影的感受时,他的回答却是,“没什么感觉,因为这些故事每天都在我的生活中真实地发生着,纪录片所展示的不及生活里的十分之一。”

  这并非夸大。就在40多天前,小队员“大飞”因脑炎进了重症监护室,直至纪录片上映前夕才脱离危险。“如果是在老家,他可能一天也撑不下来。”那段时间,孙岭峰和基地里的教练、队员一直陪伴在“大飞”身边,就像孙岭峰在朋友圈所写下的那样,“只要活着,人生的比赛就没有结束,我们一同挑战命运。”

  纵然现实冰冷,总有人愿为之抗争

  在基地里,每个人都在挑战命运。孙岭峰如此,这群曾被命运抛弃的孩子如此,在古稀之年仍随着这支队伍东奔西跑的前中国棒球队主教练张锦新同样如此。但多数时候,挫折或许才是人生的常态。

  影片之中,孩子们前往美国,满怀壮志站上世界顶级青少年赛事的舞台,却只换来一场彻底的溃败;而在影片之外,这部口碑甚佳的纪录片终究摆脱不了极低的排片率与冰冷的票房反馈。棒球、纪录片、体育纪录片,在商业片主导的中国院线市场,每一个标签都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在棒球市场依然贫瘠的国内,甚至无法为这样一座公益基地提供稳定的安身之处。过去这三年,强棒爱心棒球基地已两易居所。当初在北京市区内使用过的宿舍早已被夷为平地,如今的新址则离市中心40公里开外。那里虽属通州管辖,实际位置已接近河北,远离交通要道,没有公交直达。即便在影片上映后,周遭本就稀少的住家也鲜有人知晓身边这处基地的存在。

  在孙岭峰的眼前,摆着太多现实的困难。为了让这群曾在赤贫生活中挣扎的孩子茁壮成长,基地里的餐食顿顿带肉,训练前后配发牛奶,一年四季统一服装,加上场地租赁、外出参赛的一系列费用,当初在基地仅有20名球员时,孙岭峰算出的成本是每年200万元,而如今球队的规模是68人。

  与三年前相比,基地的生存状态并无本质改变。为避免“利用公益赚钱”的误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孙岭峰甚至连服饰捐助都全部婉拒。高昂的运营成本中,一部分来自于外界投资,更多的部分由他和其他合伙人自掏腰包。在孙岭峰的心里,基地唯一的出路,或许只有等到孩子们未来步入社会、创造财富,然后再回馈基地。但这一过程之漫长,可能遭遇的变数之难料,考验着他的决心与耐心。

  至少在此刻,孙岭峰并未犹豫。在他看来,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之一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到,“无论现实如何,总有人在默默与命运抗争。”西西弗斯的快乐并不在于一次次地将巨石推上山顶,而是在这一过程里牢牢拽住自己的命运。更况且,命运并非只有残酷。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当不少人都以为《棒!少年》将随着惨淡的市场反馈逐渐淡出院线时,这部纪录片却显示出逆势上扬的排片率。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影片外的强棒爱心棒球基地也能迎来一样的契机。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8-2024 lijiang.xwd8.com 女性时尚.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