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将启动“申请式”退租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9-09-08 03:22:17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将启动“申请式”退租  争取腾退25%到30%的居民;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完成后,烂缦、南半截、天景等胡同将率先亮相


  杨梅竹斜街。资料图片/王叔坤 摄


  9月2日,雨儿胡同12号院,居民刘先生展示修缮前的房屋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13片历史文化精华区之一。据悉,该片区启动了整体提升工程,未来,文物利用、交通出行等方面都将迎来变化,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烂缦胡同、南半截胡同和天景胡同的美丽街巷也即将精彩亮相。

  新京报讯 记者昨日从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获悉,为了改善文保区内居民的居住条件,法源寺片区力争明年启动“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改善和恢复性修建。

  部分腾退院落将成为“共生院”

  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张玉魁介绍,法源寺片区共有225个平房院,1960多户居民,直管公房占到66%。为了改善文保区内居民的居住条件,法源寺片区将参考菜市口西片区的试点经验,力争明年启动“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改善和恢复性修建,争取腾退25%到30%的居民;对于留下来的原住居民,将通过对院落的适度改造,增加厨房和卫生间,有偿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些腾退院落将成为共生院,作为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公共会客厅、四合院民宿和人才公寓等功能来保护利用。

  关于文物资源的再利用,张玉魁表示,绍兴会馆、浏阳会馆等会馆腾退保护修缮后,将通过市场方式合理活化利用。

  2到3年达到阶段性整体亮相

  在“老城不能再拆”的前提下,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去年正式启动保护性提升改造,改造首先从基础设施入手,实施架空线入地、地下管线雨污分流、铺设燃气管线等等改造完善,为下一步院落的提升改造奠定基础。

  在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最早启动改造的烂缦胡同,390米长的胡同的第一印象就是“不飞线、无杂物、不乱停、无违建”。负责胡同改造的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奇兵介绍,改造前胡同的架空线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居民搭建的堆物堆料随处可见;改造后29处违建全部拆除,腾退出来的空间“见缝插针”地修建了坐椅、廊亭等休闲设施,并栽种了绿植和花卉。架空线入地后亮出天际线,沿街的变电箱等电力设施全都“隐藏”起来。

  据介绍,改造完成后,法源寺片区的烂缦、南半截、天景等胡同即将率先亮相,西砖、七井等胡同有望明年实现亮相。整个法源寺片区将利用2到3年时间,达到阶段性整体亮相。

  张玉魁还透露,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将实现区域交通微循环,牛街教子胡同以东约26公顷的区域内将实现机动车“单行禁停”和局部步行街区。为解决胡同居民的停车问题,法源寺片区将集中建设立体停车楼,并在莲花胡同A地块建设一处140余个车位的地下停车设施,通过居民停车自治管理等多种方式,实现胡同内不停车的目标。

  大栅栏将迎第二条“杨梅竹斜街”

  除了法源寺片区,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大栅栏西街、铁树斜街和樱桃斜街,明年将打造第二条“杨梅竹斜街”,面积16.46公顷的斜街街区有望在2年后全面亮相。

  “不同于大栅栏商业街的繁华热闹,这片斜街街区要静下来,体现出文化特色,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运营。”张玉魁称,区域内的梨园公会、五道庙、护国观音寺等文物将得到保护活化利用,腾退的空间将引入共生业态,成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典范。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8-2024 lijiang.xwd8.com 女性时尚.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